当前位置:首页 -> 农技服务 -> 知识园地

你知道植物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吗?发布时间:2017/2/15 11:09:13 浏览人数:2255

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主要有两种途径:根系和叶面吸收

植物根部吸收养分主要依靠其庞大的根系。如一株成熟的水稻,其根部有200~300条根,多的可达600~700条,每条根上还有许多支根,支根的先端是根毛,是植物的吸收器官,吸收水分、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。植物根系一旦长出,就具备了吸收功能。

养分首先要向植物根部迁移,到达根系表面后,才能通过主动吸收或被动吸收进入根内。肥料或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三条途径向根部迁移,即质流、扩散和截获。植物地上部的蒸腾作物使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溶液运送到根的表面,这一过程称为质流。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,造成根表面及其周围(根际)养分的浓度低,而根际外的养分浓度高,两者之间的浓度差可使根际外的养分向根际迁移,称为扩散。质流和扩散是养分向根系运送的主要途径。根系本身的生长,新根与土壤粒子及其表面养分的接触,称为截获。截获在养分运送中所占比例较少,一般不超过5%。

要想让植物吸收更多养分,就应该让植物多生根,只有根系发达,否则土壤中养分再丰富也“吃”不进去,根系活力强了,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。由于植物根系吸收养分需要良好的呼吸条件,根部还需要保持有充足的氧气。生产中,通过深翻土壤、中耕松土、增施肥料(尤其是腐植酸类肥料)、合理排灌、提高地温、激素处理等措施,让植物尽快发生并建立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植株,使庄稼“吃饱、喝足、住的舒服”,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。

植物除了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外,还能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分吸收养分,称为“根外营养”。据研究,通过叶面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向生长中心转移。在作物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向新生叶转移;在生殖生长时期,主要向结实器官转移,叶面喷施肥料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:

1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。尤其当作物出现根部施肥不便时,如在作物生长后期,根系活力衰退,吸肥能力降低;或者当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时,如水分过多、干旱、土壤过酸、过碱,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,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,如果以根施方法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时,只有采取叶面喷施,才能迅速补充营养,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。

2.迅速补充营养。在作物生长过程中,作物已经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,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,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。这时采用叶面施肥,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,解决缺素的问题。

3.充分发挥肥效。某些肥料如磷、铁、锰、铜、锌肥等,如果根施,易被土壤固定,影响施用效果,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土壤条件的限制。又如,一些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比较少,如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,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,而叶面喷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。

4.经济合算。各种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,但施用量很少,例如钼肥,每亩施用量仅几十克,如果以根施方法则不易施匀。只有采取叶面喷施,才能达到经济有效。根据研究测算,一般作物在叶面喷施硼肥,对硼的利用率是基施的8.18倍。从经济效益上看,叶面喷施比根施要合算。

5.减轻对土壤的污染。对土壤大量施用氮肥,容易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,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人类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%来自蔬菜,如果采取叶面施肥的方法,适当地减少土壤施肥量,能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残余矿质氮素。在盐渍化土壤上,土壤施肥可能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加,加重土壤的盐渍化。采取叶面施肥措施,既节省了施肥量,又减轻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,是一举两得的有效施肥技术。

版权所有:惠多利农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恩格尔网络 浙ICP备14035143号
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泰安路199号浙江农资大厦(310052)